联系人: 聂先生
电 话:0515- 88336598
手 机:13905109269
邮 编:224000
地 址:盐城市盐都区义丰工业园大范路1号
网址:www.xddrsb.com
隧道干燥室的干燥制度包括温度制度、湿度制度、干燥介质的流速等。要调整隧道干燥室的干燥制度,就是要调整干燥室内的温度、湿度、介质流速、零压点位置等与干燥密切相关的参数。生产砖瓦制品的原料是多种多样的,给大家的直观感觉就是有的原料非常好干燥,不管干燥速度多快,坯体都不会产生开裂现象,无论采用自然干燥还是人工干燥,干燥出的半成品质量都比较好。而有的原料非常难干燥,干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纹,即使用干燥速度较慢的自然干燥的方法,也容易使坯体产生开裂现象,更不用说采用干燥速度较快的人工干燥,坯体产生裂纹的几率更大。
一般来说,低塑性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系数较低,干燥比较容易,高塑性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系数较高,实行人工干燥比较困难。那么,原料的塑性与干燥过程及干燥敏感性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?干燥过程各种参数是如何变化的?只有彻底的搞清楚其中的各种关系,才能解决高塑性原料人工干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. 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因干燥速度过快产生开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:一方面是干燥过程中干燥制度有突然的变化,温度、湿度曲线有突然的较大变动;另一方面是坯体的干燥在没有经过临界点前的干燥速度过快。
调整干燥介质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就越高。但干燥介质的温度也不宜过高,如温度过高,带走水分的能力太强,会造成坯体表面水分蒸发太快,而内部水分移动速度小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,这样,一方面坯体表面收缩大,而内部收缩小,造成内部对表面产生张力,隧道干燥窑当表面强度小于此张力时,坯体表面就要开裂。另一方面,表面干得快,表面的水蒸气压就要降低,表面蒸发速度减慢,延长了干燥时间,降低了干燥室的生产效率。如果采用较高温度、较高湿度的干燥介质用于干燥坯体时,因为坯体具有较小的湿度梯度,坯体不但不易开裂,而且干燥速度还可以加快。所以,要提高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,就要控制隧道干燥室中介质的湿度,特别是临界点以前的湿度,要使其脱水能力适中。而到临界点以后,采用高温、低湿的热介质对坯体进行干燥,这样反而可以提高隧道干燥室的生产效率。
对每一种原料来说,干燥收缩率大小、干燥临界点位置这两个指标,是隧道干燥室生产中必须掌握的技术参数。原料干燥收缩率较大时,干燥速度应该较慢,以消除由于收缩过快导致坯体内部应力集中而造成干燥裂纹,干燥收缩率较小时,就是在较快的干燥速度下,坯体内部的应力集中也较小,不易造成坯体的干燥裂纹,干燥临界点是坯体干燥过程的分水岭,在干燥临界点以前,坯体脱去每一滴水,都会造成收缩,有可能引起坯体产生裂纹,如果送风热量过大,干燥速度过快,就一定会使坯体产生裂纹。在临界点以后,坯体已经不再收缩,就是使用大风量、高温的热介质,坯体脱水速度再快,也不会产生干燥裂纹。所以,在隧道窑干燥室操作中,一定要找准临界点在干燥室中所处的位置,在临界点以前,要严格控制送入干燥室的热风温度和热风量,在保证坯体不产生裂纹的情况下,提高干燥速度。在临界点以后,由于干燥过程已不会对坯体造成破坏,应用Z大的通风量和Z高的介质温度,快速地脱去坯体中的水分,提高干燥室的干燥速度。坯体在干燥过程中,依次经过了加热阶段、等速干燥阶段、降速干燥阶段,这三阶段是由隧道干燥室中的各种工作系统作保证的,坯体加热和等速阶段靠系统中的排潮系统、供风系统控制;降速干燥阶段靠推车速度控制。